【民族經濟】

2005年,浙江省民族地區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大力培育優勢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發展條件,深化體制改革,克服經濟運行中的瓶頸制約,在充分調動少數民族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同時,更好地發揮各級政府、社會各方支持和幫扶的作用,從而使民族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以景寧畬族自治縣為例,2005年,緊緊依靠全縣人民,艱苦奮鬥,爭取支援,合力創業,紮實工作,經受住瞭百年一遇的“泰利”臺風等多次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民族經濟獲得全面、協調、持續發展,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4.7億元,比上年增長台北靜電油煙處理機出租7.6%;財政總收人2.38億元,比上年增長36.1%,地方財政收人1.22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1083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3292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7%和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三次產業全面、協調發展。浙江省少數民族大多居住在邊遠貧瘠地區,因受地理環境等影響,原來的農業基礎比較脆弱,工業的發展也極為緩慢,而第三產業則基本沒有。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地區大體上采取穩定發展農業、加快發展工業、大力發展三產,逐步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的思路,穩妥地調整一、二、三產業的結構,並在同一產業中優化門類的組合。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民族地區的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漸趨合理,開始走上瞭協調發展的軌道。2005年,景寧畬族自治縣第一產業增加值3.1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1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3%,6.9%和12.6%,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明顯加快。在同一產業中優化門類結構、培育主導產品也初顯成效。“茶、竹、菌、菜、藥、花、果”在農業中的主導地位已經確立。金獎惠明茶獲得“浙江省十大名茶”稱號。由該縣主持、制定、推廣的《浙江省無公害厚樸標準》,填補瞭國內同類產品標準研究的空白。林業建設成效卓著,在全國首次生態環境質量調查中,該縣位居第五。工業優勢產品開始顯現,泵閥制造工業快速發展,實現年產值3億元。利用山區的資源積極發展小水電,裝機容量達到25.1萬千瓦,被水利部命名為“中國農村水電之鄉”。民俗旅遊業加快發展,2005年景寧畬族自治縣接待遊客44.9萬人,旅遊業總收人1.17億元,“畬鄉風情遊”成為景寧畬族自治縣的“金名片”,是浙江省民族旅遊叫得響的品牌。

用好“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增強民族地區的“造血功能”。2005年,根據《浙江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的規定,經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的努力,省財政專項安排“少數民族發展資金”850萬元,比上年增加150萬元,重點用於扶持有利於經濟開發的項目。其中,安排350萬元補助資金,扶持93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農村道路、農田水利、農民飲水等),安排236萬元補助資金扶持51個農業開發項目(包括油茶、水果、食用菌、名茶、高山蔬菜、中藥材、水產、畜牧等),建設生產基地20780畝;安排88萬元補助資金,加強少數民族群眾科技素質培訓,舉辦培訓班15期,受訓1045人,幫助4477戶特困戶發展生產。以上三個方面共安排資金674萬元,占“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總數的79.5%。這些扶持項目的順利實施,增強瞭受助民族地區的“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麗水市蓮都區有畬、回、滿等19個民族,44個民族村,2.2萬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5.9%,是福建省民族工作重點縣(區)之一。該區重視民族工作,近兩年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加強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民族經濟快速發展。目前,已建成40個無公害農業生產基地,有43個村通瞭簡易公路,28個村完成康莊工程,44個村開通程控電話,32個村安裝瞭有線電視,20個村用上瞭自來水,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大為改善。溫州市采取市、縣、鄉三級聯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創建“民族團結小康示范村”活動,幫助參與創建活動的民族村理清發展思路、拓寬發展路子、形成發展優勢、實現科學發展,同時加強對1300萬元幫扶資金、217個扶持項目的管理,做好後續項目的對接和跟蹤落實工作,充分發揮這些項目的示范輻射作用,帶動瞭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健康發展。杭州市投人民族發展專項資金50多萬元,用於改善清真飲食網點結構,扶持清真飲食業的發展,緩解穆斯林群眾的用餐問題。

繼續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推動民族地區“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2005年,由浙江省民宗委有關人員為組長的16個單位參加的景寧組,與該縣沙灣等12個鄉鎮的結對幫扶工作取得瞭新的進展。2005年6月,由組長單位省民宗委在桐廬縣召開景寧組結對幫扶工作會議,會上總結工作,交流經驗,研究規劃,商討對策,對各單位的幫扶工作起到瞭促進作用。特別是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的鼓舞下,各幫扶單位的領導從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高度,進一步認識到結對幫扶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瞭幫扶工作的主動性和責任性,把幫扶工作列人議事日程,作為一件大事來抓。主要表現在:第一,深人調查研究,紮紮實實幫扶。各單位主要領導親自深人結對幫扶鄉鎮調查研究,瞭解當地少數民族群眾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與基層幹部共商有關幫扶事項。省教育廳專門制定瞭本年度幫扶工作計劃,經廳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後,侯靖方廳長帶領有關處室幹部深人結對的英川鎮調研,聽取鎮政府和當地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認真改進和完善幫扶工作,投人幫扶資金67萬元,在做好老項目的同時,還啟動瞭8個新項目。第二,註重實際效益,選好幫扶項目。各幫扶單位在深人調研的基礎上,從當地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願,按照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要求,堅持突出發展、兼顧一般的原則,選好、選準幫扶項目,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最需要資助的地方;同時,還註重完善幫扶開發的方式和機制,把政府扶持、市場引導和群眾參與三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實行整村推進的開發式扶貧。在這些工作思路的指導下,2005年在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方面,又做出瞭新的成績,扶持結對鄉鎮發展厚樸等中藥材2800多畝、茶葉1500多畝、英川梨500多畝、筍竹兩用林300多畝、雪山南瓜200畝、煙葉草200畝、香鮑菇等食用菌2萬袋,等等。實施這些項目,除落實扶持資金外,還搞好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確保做一項成一項,取得實際成效,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據景寧畬族自治縣測算,僅發展中藥材一項,就使這些鄉鎮農民人均增收巧。元左右。第三,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各幫扶單位的幫扶工作一般均能做到“四個結合”,特別是在項目選擇上做到近期與長期結合,在抓好當年或近期有效益的種養項目的同時,重視扶持有長遠影響基礎設施項目。2005年,省輕紡集團公司出資25萬元,扶持結對的鄭坑鄉用於鄉村道路建設和“四千工程”項目。溫嶺市政府向結對的澄照鄉和鸕鶿鄉投入幫扶資金60萬元,除瞭用於開發農業項目外,還扶持澄照鄉完成修復巧公裡機耕路和鸕鶿鄉下山移民點的防洪堤、水泥路、自來水等工程建設,幫助這兩個鄉完成安置下山移民76戶、304人。浙江理工大學幫助結對的大均鄉落實靜電機出租大橋建設資金200多萬元。圓瞭畬鄉人民盼瞭多年的造橋夢,當地百姓將結束世代擺渡的生活。東方通信集團公司為結對的沙灣鎮送去幫扶資金45萬元,雙方協議確定將防洪堤建設作為幫扶項目,2005年11月動工,2006年5月建成,屆時將成為造福沙灣人民的又一實事工程。杭鋼集團公司在2004年確定幫助英川鎮做好王宅下山脫貧居民點的修建,撥先期啟動資金巧萬元並作為今後幾年幫助項目的重中之重來抓,2005年2月,居民點奠基時,又送去10萬元扶助資金,表達瞭“杭鋼”對這個幫扶項目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第四,關註教育樹人,開展助學活動。各幫扶單位都很關心結對鄉鎮的學校建設和學生上學情況,把幫助這些鄉鎮發展教育事業作為一項重點幫扶任務。2005年,浙江省教育廳又組織浙江大學、浙江林學院有關領導和專傢,與英川鎮26位傢庭經濟貧困學生結對幫扶,提供助學金3萬元。幾年來,杭鋼集團公司對教育幫扶工作一直長抓不懈,參加幫扶的人員曾多次走訪英川鎮中學,走訪瞭教室、宿舍,瞭解學生學習、生活的情景,深切感受到當地孩子讀書的艱辛。在上一個階段結對助學的基礎上,2005年,杭鋼集團公司又與新一批15名學生結對幫扶,並在9月1日開學前把助學款送到學生傢裡。鄭坑鄉中心小學宿舍樓後墻裂縫很大,如不及時處理,後果很難設想,致公黨浙江省委會派人經實地考察後,籌資30萬元,計劃分3年到位,改造這座危樓,並聯系海外人士捐資4000美元,分4年到位,每年1000美元,為該校建設圖書館,面向全鄉開放。2005年5月,由省輕紡集團公司控股的浙江金緯房地產公司主要領導前往鄭坑鄉開展幫扶助學活動,除承擔6名結對學生的上學費用外,還向該鄉中心小學捐贈教育資金4萬元。寧波市鄞州區高橋鎮與大地鄉的22名貧困學生結對助學,每名學生每年蕕得1000元的資助。這些助學活動,有效地解決瞭結對鄉鎮的貧困傢庭子女上學難的問題。

動員社會各種力量,支持民族地區發展。2005年,浙江省民宗委號召各地積極開展“情系民族兄弟發展,共奔美好明天”系列活動,倡議各部門、各單位、各團體、各行業和各界人士伸出友愛之手,出錢、出物、出力、出智,支持和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步伐,收到顯著效果。麗水市為瞭開展這項活動,成立
領導小組,召開動員大會,各縣(市、區)分管領導、統戰部長、民宗局長、民族鄉鎮長、市直各單位負責人及社會各界代表參加,分管副書記作動員報告,許多代表踴躍發言,會上發出瞭“倡議書”,當場收到各界捐款150萬元,各縣(市、區)也仿效市裡做法,紛紛開展這項活動。景寧畬族自治縣通過這一活動,已有39個單位掛鉤幫扶29個少數民族村,募集解困資金26100元,資助少數民族貧困學生24人、少數民族特困戶48戶,籌集發展資金396690元,扶持少數民族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開發,組織下山脫貧。縉雲縣的這項活動也搞得很成功,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已獲捐款捐物價值18萬元。慈溪市啟動“民族關愛工程”,籌措少數民族扶貧解困資金,目前社會各界已捐款320911元。全省宗教界通過這一活動,為景寧畬族自治縣大均、龍遊縣沐塵、龍泉市竹垟、蒼南縣岱嶺4個民族鄉的4所民族小學捐助建設資金150萬元。杭州市各城區的11個街道與少數民族村開展城鄉兩地結對幫扶活動,共捐助資金100多萬元,有力地推動瞭少數民族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溫州市委、市政府大力開展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活動,以開展“情系民族兄弟,共奔美好明天”系列活動為主載,通過政策導向、資金傾斜和人才支援,把創建工作擴展到更廣的領域,延伸到最基層,使更多民族群眾直接受益,推動瞭少數民族地區的新發展。創建工作以來,共籌措用於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資金達1300多萬元,落實幫扶項目217個,資助少數民族貧困中小學生560多人、大學生20人,取得瞭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農工民主黨浙江省委員會、麗水市委員會的機關幹部和醫療專傢們,向麗水市蓮都區老竹畬族鎮捐贈價值30萬元的藥品和醫療用品,專傢們還在當地開展義診活動。2005年,景寧畬族自治縣連續遭受“海棠”、“麥莎”、“泰利”3次臺風災害,受災面廣,損失嚴重。各幫扶單位聞訊後,立即行動起來,送溫暖,獻愛心,紛紛捐錢捐物,派出代表,趕赴災區,慰問災民,把捐贈錢物送到災民手中。“洪水無情人有情,雪中送炭見真情”,幫扶單位的幹部群眾這種充滿愛心的實際行動贏得瞭災區人民的由衷敬意。通過上述這些活動,初步形成全社會共同關註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良好氛圍。

【社會發展】

2005年,浙江省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加強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民族地區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各項社會事業也得到相應發展,某些方面還獲得新的突破。

民族教育事業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民族教育資金投入力度加大。從2005年開始,省財政每年撥款500萬元,設立民族教育專項資金,這項突破性的措施將極大地推動浙江省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寧波市設立民族教育助學基金,凡戶籍在寧波,考人全日制高等院校傢庭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每人可以申領2000元助學金,已有4名大學生拿到這項資金;寧波市“新疆班”學生清真飲食補貼,也由上一年的1.5萬元增加到2萬元。蒼南縣設立民族教育專項資金20萬元,每年再從人民教育資金中安排10萬元,用於扶持民族教育事業。幫困助學活動進一步開展。除瞭幫扶單位繼續與少數民族傢庭貧困的學生結對助學外,社會各界也向民族地區伸出援助之手,杭州市在宗教界開展“捐資助學奔小康”活動,發動宗教界捐資45萬元,幫助3個少數民族村修建民族小學,並資助100名少數民族貧困小學生上學。致公黨浙江省委會籌資30萬元,幫助景寧畬族自治縣鄭坑鄉中心小學改造師生宿舍危樓。松陽縣板橋畬族鄉地處偏僻,經濟不發達,校舍很破舊,教學條件非常艱苦,南方李錦記公司得知這個情況後,決定捐資20萬元,建設新的教學樓,該公司員工也捐助5萬元,用於改善學校的教學條件。景寧縣開展“愛心送溫暖”活動,募集助學資金46600元,補助少數民族貧困學生85人。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黨支部及後勤服務公司,與景寧畬族自治縣英川鎮22名少數民族貧困學生結成助學對子,並捐贈10萬元幫助該鎮的英川中學改建校舍。畬族學生“初升高”比例一直徘徊在50%左右,大大低於全省85%的平均水平,為瞭提高民族教育質量和少數民族學生“初升高”比例,麗水市采取5項措施:一是全面提高少數民族考生的優惠加分幅度。在全市統一組織的中考中,少數民族考生可以優惠加分,考生由原來的增加20分提高到增加30分,各縣(市、區)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酌情提高加分幅度。二是定點開辦民族班,招收少數民族學生。在景寧縣分別開辦普高和職高民族班各1個。麗水師專附高開辦普高民族班2個,麗水市南明旅遊學校開辦職高民族班1個。民族班學生按中考分數從高到低錄取,不設分數線;職高民族班應屆畢業生還可以免考直接升入高中。三是招收少數民族保送生。在麗水師專附高的100名保送生中,單獨劃出40個名額用於少數民族考生,進校後與其他學生混合編班。四是面向農村薄弱初中招收定向生的普通高中,在招生名額中,劃出10%的名額招收少數民族考生,在優惠加分計入總分的基礎上,再降低30分錄取。五是設立少數民族助學專項基金。給貧困高中學生減免一定比例的學雜費,特困生可免全部學雜費,並可申請生活補助。景寧縣從建設教師隊伍人手,來提高民族教育質量。一是建立教育培訓激勵機制,加強在職教師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師資水平;二是讓一部分年齡偏大,不適應教學工作的教師退離教學一線,積極引進和錄用有一定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的大學畢業生,充實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三是充分發揮一批名師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通過名師帶徒傳藝、下鄉結對支教等方式、方法,開發優勢資源,培養骨幹教師,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經過幾年的努力,該縣目前教師合格率,小學為96.2%,初中為97%,普高為58.74%,職高為67.31%,都有較大幅度提高。

民族科技事業得到進一步的重視。科技進步在發展民族事業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依靠科技脫貧致富已在民族地區形成共識,學科技、用科技成瞭少數民族群眾的自覺行動,科技扶貧已被結對幫扶單位作為一項重要任務。2005年,省科協副主席虞龍寶親自帶隊,先後兩次到結對的景寧畬族自治縣大均鄉考察調研瞭6個行政村,走訪瞭農戶、村委,召開座談會,瞭解瞭不少真實情況,感到大均鄉要脫貧致富,首先要改變黨員幹部的傳統觀念,幫助他們樹立依靠科技發展經濟的思想。為此,省科協安排3萬元經費,與聯合幫扶的浙江理工大學組織該鄉30多名新上任的村黨支書、村委和聯村蹲點幹部到杭州,進行為期4天的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參觀考察省級科普示范基地—嘉善縣碧雲現代農業園區,使他們深受教育和啟發。同時,省科協還幫助大均鄉建起100多平方米的科普活動中心,在鄉政府旁邊建立瞭12米長的科普畫廊,設立瞭農函大輔導站,結合開發項目和建設農業生產基地,宣傳科普知識,舉辦科技培訓,營造學科學、用科學、依靠科技致富的氛圍。李寶村在省科協扶持下,科學種植草本藥材480畝,畝均收人1800元,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該村的中藥材種植大戶雷列東被評為省級農村科技示范戶。蒼南縣結合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撥出100萬元少數民族勞動力培訓的專項經費,台北靜電油煙機租賃聘請外地知識和經驗豐富的專傢學者,對少數民族勞動力進行農業技術和職業技能的培訓,有效地提升瞭他們的科學種田水平和轉移就業能力。與景寧畬族自治縣有關鄉鎮結對的各個幫扶單位緊緊抓住智力扶貧這條主線,開展大量的科技培訓活動,不斷地傳授農業適用技術,使12個結對鄉鎮的60%少數民族農民學到瞭一兩門種植技術或養殖技術,實現瞭傢傢都有一個“科技明白人”。

民族文化事業建設方興未艾。景寧縣十分重視民族文化陣地建設,克服資金短缺的困難,投人1000多萬元建設文化設施,先後建成2000平方米的圖書館、4000平方米體育館和大際、大均、沙灣等鄉鎮的文化綜合樓。原先擱淺的畬族博物館建設項目,經過鐘山副省長等領導的協調即將動工。畬鄉廣大文藝工作者與少數民族群眾結合,創作瞭一批富有畬族時代氣息的文藝作品,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百場文藝下農村”、“百場電影進社區”,形成村村掛影幕、鄉鄉看演出、處處有歌聲的濃厚文化氛圍。農歷“三月三”歌會是畬鄉的狂歡節,是畬族群眾“陶陶醉醉聽畬歌、歡歡喜喜看畬舞”的喜慶日子。“橋竹柳新”三月三歌會由松陽、蓮都、武義3縣(區)毗鄰的板橋、老竹、柳城、麗新4個畬族鄉鎮輪流舉辦,旨在發展民族經濟、促進民族團結、弘揚畬族文化。2005年已是第十二屆“橋竹柳新”三月三歌會,由松陽縣板橋畬族鄉舉辦。省人大副主任孫優賢、省民宗委主任鐘小毛、麗水市及有關縣(區)領導等應邀出席歌會。這一天,4個民族鄉鎮的30多名歌手會聚松陽縣板橋畬族鄉,與當地上千名畬民歡度畬族傳統歌會。現在,慕名前來領略畬族民俗風情文化的都市遊客越來越多,大大推動瞭景寧畬鄉觀光旅遊業的發展。由中央電視臺攝制的大型電視專題片《千年山哈》,2005年8月在景寧畬族自治縣拍攝,已在央視四套《走遍中國》欄目播出。該片播放時間長達30分鐘,全面介紹瞭畬鄉景寧的地域特色、風土人情、人文發展、生產習俗、山水風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方位向海內外觀眾展示畬鄉文化魅力,打造“畬族風情旅遊名城”和“畬族文化研究基地”的新形象,讓世界瞭解舍鄉景寧,讓畬鄉景寧走向世界。大型廣場團體舞蹈“畬鄉印象”,是中國第十一屆國際攝影文化節三大重點之一。目前,該活動的音樂收集、創作和小樣制作已基本完成,開始進人各板塊具體節目的排練。“畬鄉印象”總時間近1個小時,有1300名演員參加,共分4個板塊。第一板塊是“古老舍鄉”,回顧畬族歷史,追思畬族祖先,反映畬族原始的勞動場景。第二板塊是“絢爛畬山”,歌頌勤勞的畬族兒女,感恩慷慨的畬鄉土地,表現畬族人民的勞作場面。第三板塊是“歡喜舍寨”,反映畬族人民豐收的喜悅。第四板塊是“美麗畬鄉”,展示畬族人民的聰明才智,體現畬鄉的時代氣息。“畬鄉印象”活動的目的是展示浙江省麗水地區的地域特色,傳播綠谷文化精髓,瀏覽畬鄉神奇畫卷,增添秀山麗水美譽,豐富人民群眾生活。2005年5月,麗水學院召開全國第一傢畬族文化研究所成立暨全國畬族文化學術研討會,參加這次會議的有來自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社科院、廈門大學等單位研究人類學的50多位專傢,國傢民委、省民宗委、省社聯及麗水市有關領導也出席瞭會議。會上收到有關畬族文化研究的論文近70篇,並從多方面、多角度對畬族文化進行研討和交流,為研究和發展畬族文化起瞭積極的推動作用。會後,麗水學院畬族文化研究所還聘請中央民族大學、廈門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等院校的專傢學者擔任特邀研究員,這必將有利於開展畬族文化的系列研究。景寧縣為瞭挖掘民族民間文藝潛力,搶救和保護民族文化遺產,進一步弘揚民族文化,專門成立瞭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領導小組,組織力量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普查工作,現已整理出10多萬字的文字資料。

(撰稿 王曉躍 審稿 陳智慧)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ebv94fl47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